致瑞新闻

3D相机如何精准捕获黑色反光工件的?

点击次数:   更新时间:25/09/30 13:47:09     来源:www.ytzrtx.com 分    享:

在工业制造领域,黑色反光工件的检测与测量一直是行业痛点。这类工件表面兼具高反光特性与低漫反射率,传统 2D 视觉设备要么因强光反射导致画面过曝,丢失关键细节;要么因光线吸收过多,成像模糊不清,难以精准获取尺寸、轮廓等核心数据。然而,随着3D视觉技术的革新,彻底打破了这一技术瓶颈,凭借独特的技术原理与优化设计,实现了对黑色反光工件的高精度捕获,为工业质检、自动化装配等场景提供了可靠的视觉解决方案。

为什么黑色反光工件很难被检测?

1.  吸光性极强:黑色表面会吸收大部分可见光,导致返回相机的光线信号极其微弱,信噪比低,难以形成有效的图像特征。

2.  镜面反射干扰:光滑的黑色表面会产生强烈的镜面反射。当结构光或激光投射其上时,光线不会发生理想的漫反射,而是像镜子一样被反射到不可预测的方向,导致相机无法接收到完整的图案,从而产生数据空洞、噪点或畸变。


3D 相机通过主动光学技术,从平面成像转向立体建模,从根源上解决了黑色反光带来的干扰。

目前主流的 3D 相机技术主要有两种:

1、结构光 3D 相机:通过投射预设图案的光栅(如条纹、散斑)到工件表面,即使工件表面反光,相机也能通过捕捉光栅图案的变形量,计算出工件的三维坐标。同时,部分高端设备还会搭载动态曝光调节功能,根据工件不同区域的反光强度,自动调整曝光参数,避免局部过曝或欠曝。


2. 激光三角测量 3D 相机:利用激光束照射工件表面,相机通过接收反射的激光信号,结合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工件的三维尺寸。针对黑色反光工件,这类相机通常会采用高功率、窄波段的激光光源,确保激光信号能穿透表面反光层,精准到达工件实际表面,同时搭配抗干扰滤镜,过滤环境光与杂散光,进一步提升数据准确性。

3D 相机技术应对黑色反光工件的优势:

1. 主动红外光与偏振滤波技术:

许多高端3D相机(如基于激光轮廓测量或飞行时间原理的相机)会采用人眼不可见的近红外光作为光源。红外光对某些材质的穿透性和吸收特性与可见光不同,为识别提供了新的维度。

更重要的是,它们会结合偏振滤波技术。其原理类似于我们佩戴的偏光太阳镜。相机在光源前加装一个偏振片,使发出的光变为偏振光。同时,在镜头前加装另一个偏振滤镜(分析器),其偏振方向与光源的偏振方向垂直。

2. 多模式动态曝光与HDR成像

3D相机解决方案采用了类似摄影中高动态范围成像的技术。它会以极快的速度,针对同一扫描区域进行多次不同曝光时间的扫描。短曝光用于捕捉高亮区域而不过曝,长曝光用于捕捉黑暗区域的细节。最后,通过算法将多组点云数据融合,生成一幅细节完整、明暗均衡的终极3D图像,确保黑色凹陷处和反光棱角处的数据都清晰可辨。

3. 结构光优化与算法补全

基于结构光的3D相机也会进行特殊优化。它们会采用经过特殊编码的蓝光(波长更短,抗干扰能力更强)或特定频率的格雷码,即使在高反光区域造成部分图案缺失,强大的核心算法也能根据周围有效的图案信息,通过插值和三维重建算法,智能地“猜”出并补全缺失部分的3D形状,如同完成一幅被水浸湿的拼图,最终输出一个完整、平滑且精确的三维点云模型。


3D相机成功解决了黑色反光工件的识别问题后,机器人可以精准地抓取摆放无序的黑色金属零件、手机外壳实现自动化上下料。对汽车发动机缸体、变速箱等复杂黑色铸件进行全尺寸自动化检测,替代易出错的人工卡尺测量。以及引导精密装配等。

黑色反光工件,这个曾经横亘在智能制造之路上的“视觉幽灵”,如今在先进3D相机的“智慧之光”下已无处遁形。这不仅是光源的胜利,更是光学、算法与工程学完美结合的典范。它标志着工业视觉从“看得见”到“看得清”、“看得准”的深刻演进,为通往未来无人化、柔性化的“黑灯工厂”铺平了道路。

上一条:没有了
下一条:工业相机VS普通相机:他们到底差在哪?
24小时热线:13361353066 座机:0535-2162897 传真:0535-2162897
邮箱:image@ytzrtx.com 邮编:264006   地址: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泰山路86号院内1号楼
鲁公网安备37069302889053号

免责声明 鲁ICP备18030517号-1 网站地图 | 城市分站:主站   上海   武汉   郑州   北京   天津   沈阳   西安   山东   河北   大连